如果你想看见一个明亮的少年,现在就给予爱;如果你想看见一个独立的孩子,现在就给予尊重与支持;如果你想让他十几年后成为一个健全的大人,现在就与他平等相处,并教会他热爱生活、永怀希望。
智慧的父母,都是不动声色的摆渡人,他们循循善诱,而非加强控制,他们将价值观体现在行为上,而不是敷衍在空泛的道理中。
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泰国广告片,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,叫《菠萝冰棒》,讲述了一对贫困的母女在底层生活的故事。
小女孩很小的时候,父母离异,她跟着母亲长大。母亲没有念过书,是一个文盲,没见识,更没有大视野,工作也很辛苦忙碌,靠卖水果为生。
有一次,小女孩想切菠萝,但不知如何下手。
妈妈没有扑过去教,也没有置之不理,而是自己拿了一个菠萝,慢慢切给孩子看,小女孩懂了,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,顺利切开人生中的第一个菠萝。
妈妈不懂得什么叫言传身教,也不懂得什么叫让孩子成为她自己,她只是朴素地觉得,不要限定孩子,让孩子自己去学、去做、去试验。
夏天来了,孩子们开始吃起了冰棒,小女孩没有钱,只能看着别人偷偷咽口水。母亲见状,便把菠萝切块,插上一根竹签,冻在碎冰里,次日拿给女儿吃,她说:“这是菠萝冰棒。”
小女孩觉得美味至极,“太好吃了,妈妈,我们应该把它卖出去。”
妈妈没有反对,她任由女儿背着冰棒箱去叫卖,一天下来,小女孩一只菠萝冰棒也没有卖出去,她沮丧地回家:“妈妈,为什么没有人买呢?”
妈妈只是温柔地说:“那你该自己去菜市场,看看别人是怎么卖东西的。”
小女孩去了菜市场,细心观察其他小贩如何吆喝、如何宣传自己。
她回到家,拿起一个纸板,画上菠萝冰棒的图,做了一张简易的广告牌:雪糕菠萝冰激凌,每口好滋味。?
并一路吆喝:5块一根,10块三根。
她的菠萝冰棒被一抢而光。
母亲看见此情此景,欣慰地说:“未来无论发生什么,我也相信她能过得很好。”因为孩子在她的教育下,懂得了人生得由自己去探索、试错、纠正和负责。
道理大家都懂,但可能少有家长能像她一样,真正给予孩子充沛的自由和尊重。
当父母能对孩子不控制、不放弃,用成人的资源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,那么,这样的孩子不说成才,也一定成人。
这个短片的原型Achara poonsawat, 在长大之后,获得Sarnrak项目奖学金,完成本科学习,过上了更理想的生活。
短片末尾,导演放上了一句话:“家庭教育是激发潜能的源泉。”这一句话,可能值得我们每位家长反复诵读。
在教育上,你只要记得,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对待,而不是一个小东西,或者小棉袄小可爱小萌宠,他们是人,一个有记忆有思考有情绪的人。
你希望孩子以后如何对待他人,你就如何对待他。你希望他以后成为什么人,你就先成为那种人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,叫怪兽实验(早期著名的实验,因其不道德的实验方法而得名,因不人道、违背实验伦理而备受非议。但不管是实验结果还是实验过程涉及的伦理道德,都值得我们深思,给我们警示)。
“怪兽实验”,揭示了积极和消极的语言疗法对儿童的影响。爱荷华大学的温德尔·约翰逊选了22名孤儿,其中包含一些口吃儿童。在实验中,约翰逊对口吃的孩子采用了积极疗法,当他们发音流畅时,约翰逊会表扬他们。当他们做事出色时,也会赞许他们;给予充分的爱和尊重,并让他们自由去做想做的事情。而那些没有口吃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了,他们被迫接受了消极疗法。约束重重,规则繁多,言行举止被苛责、被挑剔、甚至被侮辱,哪怕出现细小错误,也会受到责备。实验过后,被鼓励与爱的孩子,口吃全部好转,甚至不再口吃,而他们在其他方面,也出现了明显的进步。而一些接受消极疗法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,甚至恶化成为了终其一生的语言问题。也就是说,前者是治愈,后者是致郁。
实验非常残酷,但它也说明了一个孩子较终走上什么路,拥有什么荣耀与磨难,遇见什么样的成就与低谷,与家庭教育关系极大。
你种植什么,就收获什么。你怎么和他相处,他就怎么和别人相处。
所以,如果你想看见一个明亮的少年,现在就给予爱;如果你想看见一个独立的孩子,现在就给予尊重与支持;如果你想在十几年后,遇见一个健全的大人,现在就与他平等相处,并教会他热爱生活,永怀希望。
来源:国际学校网本页网址:http://bj.ctiku.com/200869.html